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而離開了風口的上市豬企日子卻跌到了“谷底”。行業產能極度過剩之際豬價9月中旬后再次“熄火”,本月更是跌破16元/公斤。豬企們不僅紛紛陷入業績虧損、負債加重的經營困境,資本市場對后市的預期也日益變得悲觀,其中“豬茅”牧原股份自9月27日以來總市值累計最高已蒸發約470億元且一度跌破1900億元大關。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中旬生豬(外三元)價格環比下降1.9%。農業農村部表示,四季度旺季豬價可能會回升,但缺乏大幅上漲的基礎。未來2個月內中大豬陸續出欄,仔豬在未來6個月內將陸續出欄,預示著從現在開始的半年內(包括元旦春節)豬肉市場供應較為充足。明年春節后可能出現消費淡季與生豬出欄量增加“兩碰頭”,養豬虧損程度甚至可能重于今年同期。
▌豬企“資本盛宴”撤席:10大A股上市豬企總市值蒸發超8000億 千億“豬茅”豪擲數十億護盤
進入十月,一場大跌把“豬茅”牧原股份拉入漩渦。繼國慶節后首個交易日股價重挫7%以上之后,牧原股份上周四盤中股價一度觸及跌停。有市場分析認為,圍繞牧原股份近期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兩點——網傳公司要“大規模裁員”以及內部將實行承包制度。對于股價大跌,記者此前從牧原股份處獲悉,公司目前基本面正常,生產經營、資金狀況、疫情防控一切正常。同時,公司還對外回應稱,未發生大規模裁員,員工流動處于正常水平。所謂“承包制”目的是吸引優秀員工應用新技術降低養豬成本。
面對股價頹態,牧原股份上周四盤后公告,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之子擬合計增持5億元-10億元。本周二盤后再度公告,部分董監高等擬10億元-12億元增持公司股份。接連真金白銀增持護盤后,公司股價本周累計最大漲幅超16%。
若拉長時間看的話,牧原股份總市值在一個月內累計最高蒸發約470億元且目前跌破2000億元關口,相比2021年2月時的股價高點總市值累計最高蒸發3300億元。而這背后隱藏的似乎是整個豬肉行業的絕望困境。
據統計,不只是牧原股份,包括溫氏股份、新希望等巨頭在內的10大上市豬企股價近期震蕩探底并且相較股價巔峰時期均已腰斬,*ST正邦甚至已縮水近九成?偸兄捣矫,根據計算10大A股上市豬企總市值較此前最高時累計最高蒸發合計超8000億,其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三大龍頭合計蒸發超6000億。
回溯2020、2021年時非洲豬瘟后產能緊缺帶來的豬價上天曾讓豬肉股風光無限,牧原股份彼時總市值達到最高約5000億元,因此被帶上“豬業茅臺”的帽子,溫氏股份最高突破2000億市值。然而,僅僅兩年時間資本便開啟了大逃亡,養豬業經歷了真正的冰火兩重天。
對此有市場分析表示,養豬業曾經所謂的站上風口,其實本質上并沒有什么外部的風。曾經的高豬價,完全是建立在非瘟帶來的產能大幅降低。從真正的基本面來說,市場對生豬的需求總量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因為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和經濟大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有所減少。
另一方面,經濟日報表示,長期而言,國內養豬業進入低利潤時期將成趨勢。對于本輪漫長且復雜的特殊豬周期,有行業專家坦言,豬周期發生改變或源于資本的力量,如今的市場供給者由農戶變成大公司,尤其是豬瘟事件后市場快速向大公司集中,資本作用之下豬企都希望競爭對手退出市場從而導致市場的供給一直居高不下。去年底以來豬價持續在成本線以下運行超7個月,前期景氣周期導致的資本蜂擁而至,但當前已經沒有回頭路,今年豬價遭遇了史上最長虧損周期,現在就是看誰能熬到最后。
▌如今養豬還不如賣房?明年一季度行業虧損或超今年同期 熬完寒冬仍在寒冬的豬企紛紛提前開啟自救
從各家豬企最新發布的9月銷售簡報顯示,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大北農、神農集團等多數上市豬企經歷著“量增價減”。業內分析認為,中秋國慶雙節對生豬需求拉動有限,市場呈現供強需弱狀態,是導致近期價格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有行業數據測算,今年豬產業頭均虧損約300多元。
牧原股份周五盤后公告,前三季度凈虧損18.42億元。溫氏股份周四盤后公告,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45.3億元。
此外,在上市豬企今年披露的半年報中,據記者統計,前13家豬企中僅牧原股份、新希望和ST正邦實現同比減虧,溫氏股份、天邦食品、大北農、唐人神、新五豐虧損較去年同期有所擴大。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唯一實現盈利的京基智農竟是靠其房地產業務,其在報告中表示,業績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系公司山海御園房地產項目大幅交付結轉銷售收入。
然而,在業績深陷虧損的同時,即使今年以來上市豬企紛紛“節衣縮食”來保障現金流水平,但上市豬企整體負債情況沒有絲毫改善。根據Wind統計,截至今年6月末,25家豬產業上市公司負債合計約4750億元。牧原股份近三年資產負債率同樣未降反升,二季度末已超60.06%,總負債已超1100億元。
牧原早前就表示,對于未來豬價走勢難以判斷,因此,公司已經放緩產能擴張節奏,并在內部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據媒體報道,2022年至今,新希望先后兩次向成都國資出售18個在建和已投產的養豬場,回籠22.43億元的資金。據披露,該部分資產涉及的母豬產能在20-30萬頭,育肥產能達到500-600萬頭級別。
同時,天邦食品、上海梅林開始頻賣股權回籠資金、及時止損。天邦食品9月26日公告稱,擬出讓不超過30%史記生物的股權。按照30%股權計算,本次股權轉讓將產生稅前資產處置收益約為9.4億元。公司表示這部分款項將用于補充公司現金流。上海梅林9月中旬發布公告,子公司光明農牧、孫公司江蘇眾旺進行相關股權轉讓。受豬周期影響,光明農牧從2021年起開始虧損,直至2023年上半年還是保持虧損狀態。另外,養豬巨頭正大股份終止IPO。公司回應,當前大環境不太好,豬價也比較低,后續機會合適后或重新申報。
對于豬肉市場后市行情,業內分析認為,當前生豬現貨價格受供給側影響較大,目前供應端在明年確定性增加,明年上半年生豬出欄對應今年上半年母豬群體,仍然處于高位。農業農村部周一也提醒,明年春節后可能出現消費淡季與生豬出欄量增加“兩碰頭”,養豬虧損程度甚至可能重于今年同期。經濟日報表示,養豬業的競爭已從產能規模轉向成本控制和管理能力競爭,不能以投機心態安排生產,要做好長期的降本增效,實現豬價預測和生產管理的協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