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吉林省伊通縣的綠秀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機器聲轟鳴,工人在加班加點忙碌著,一捆捆從地里打包回來的秸稈,通過發酵變成了肉牛的“美味佳肴”。
“我們已經在全縣4個鄉鎮、15個村屯推廣這項技術,實行自主生產加工配送飼料,取代外購飼料,可節約成本20%左右,農戶飼喂積極性很高!痹摴窘浝硗跤罡嬖V記者。
通過這一模式,解決了農民花大價錢遠程購買飼料的難點,實現了互助集約化、產品標準化、工藝流程化、配方精準化、綠色全程化、養殖健康化。
據了解,2021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實施“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各級政府整合資源、凝聚力量,全力推動工程建設擴能升級、提質增效。
截至2022年底,全省肉牛養殖大縣發展到34個,存欄500頭以上肉牛大村達到2238個,肉牛養殖主體達到33.1萬戶。2023年二季度末,全省肉牛飼養量達到539.7萬頭,同比增長11%。
為了支持千萬頭肉牛工程建設,吉林省政府密集出臺了“牛十條”“牛意見”“牛規劃”等政策性文件,對品種繁育、規模養殖、精深加工等給予全鏈條支持,撬動各類資金500多億元。組建“政銀保擔”聯動支牧聯盟,創新推出“活體抵押貸款”“農擔貸”“吉牧陽光貸”等200多種金融產品,金融產品數量和融資總量成倍增長。截至2023年7月末,全省肉牛貸款余額309.76億元,同比增長79.09%;其中活體抵押貸款累計金額109.28億元,同比增長128.71%;政策性保險在保牛只150.19萬頭,保險覆蓋面占存欄量的34.13%。
“我們借助支持政策,政府投資2.5億元建設4個肉牛養殖扶貧基地,鼓勵企業租賃經營,采取‘政府+龍頭企業+農戶’模式,夯實肉牛產業基礎,經過幾年發展,企業肉牛養殖規模發展到1.3萬頭!奔质℃傎l縣和合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谷月說。
“過去,養殖戶往往采取‘單打獨斗’的養牛方式,要實現肉牛產業的規;、集約化、標準化發展,就必須走合作之路!北姾夏翗I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楊秀超頗有感觸。從去年3月開始眾合牧業與和合牧業合作,以2.6萬元/頭的價格購進100頭懷孕母牛,母牛生產后和合牧業再以1.1萬元/頭價格回購牛犢,這種“放母還犢、保底回收”的方式不僅給楊秀超吃了一顆“定心丸”,也讓當地更多的農戶當起了“!崩习。
吉林組建了“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工程專家委員會,為千萬頭肉牛工程建設提供前沿科技支撐和智囊保障。充分發揮東部延邊黃牛、西部草原紅牛、中部引進改良的西門塔爾牛的種業優勢,創建肉牛種業和延邊黃牛種業兩個“創新中心”,提升肉牛種群核心競爭力。在全國率先建設了“吉牛云”大數據平臺,大數據育種、線上交易等陸續展開。
在長春皓月集團沃金黑牛養殖示范基地,1.5萬平方米的牛棚里正播放著音樂。這里干凈整潔,有800頭育肥期的黑牛!懊款^牛都有編號,相當于它的‘身份證’!被仞B殖經理譚吉哲說。一項一項飼養數據匯聚起來,形成了一套養殖體系。大數據賦能養殖業,變革的是養殖結構,優化的是養殖流程,增值的是產業價值,提升的是市場份額。以沃金黑牛為例:一頭牛重750-850公斤,平均出450公斤肉,按品質分5個級別出售,每公斤售價90-2600元不等。再加上深加工后的牛皮、牛骨等的產值,綜合下來,一頭沃金黑牛平均可賣15萬元。
吉林省還組建了品牌推介聯盟,實施“吉!辈褪称放婆c業態創新。大力發展“吉字號”肉牛品牌,培育皓月、犇福、樺牛、吉小牧、兄弟牛人等品牌15個,獲得省級以上認定品牌11個。大力開發牛肉產品預制菜,目前,已發展畜牧預制菜生產企業15家,研發預制菜品近300余種,年產值近30億元。
目前,以牛副產品為主要研發方向的精深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0家,其中杭州啟明與皓月合作總投資15億元的新型生物瓣膜項目一期工程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長春晧月開發的補鈣、補血、抗氧化、心臟瓣膜等生物大健康系列產品達15種,飼料、皮革和有機肥系列產品30余種,合計500多種產品。
截至2023年8月底,全省肉牛飼養能力千頭以上大項目235個,比工程實施前增加201個,增長591%;萬頭牛場25個,比工程實施前增加21個,增長525%。目前,已完工項目73個,飼養量19.96萬頭;在建項目131個,完成投資121.32億元,引牛入欄8.24萬頭,出欄1.45萬頭。全省共調出肉牛29.68萬頭,同比增長54.1%,調出牛肉產品0.9萬噸,同比下降21.05%;合計調出肉牛33.15萬頭,同比增長40.2%。